不知不觉中,“元宇宙”(Metaverse)突然火起来了。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与新闻传播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元宇宙概念早出现在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元界”。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控制这个虚拟分身来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简单地说,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与现实高度互通,且由闭环经济体构造的开源平台。有人说“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抑或称为互联网的“下半场”。
2021年是“元宇宙”的元年。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认为,经过多年酝酿,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这些技术的结合运用使打造“元宇宙”成为可能。
正像“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一样,“元宇宙”必然催生出新的“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将进入一个新的“场景时代”。传播学者喻国明指出,当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完成了随时随地与人的连接之后,互联网的“下半场”要解决的问题关键就在于,人们要在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在场景下“做事”。将几乎所有在线下所做的事搬到线上来做,并且更有效率、更加精彩、更具想象力地实现, 即传播的“场景时代”。而“元宇宙”正是为这个时代的到来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新闻传播的每一次变革与进步都是在技术逻辑的牵引下实现的。文字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口口相传新闻的历史,“新闻”一词也随着文字而产生,我国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闻”字,“新闻”两字连用则见于唐朝,《新唐书》有“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纸张和印刷的发明诞生了纸媒——报纸,催生了近代社会和全球化的传播;广播电视问世后,延伸了语言的传播效果,且因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覆盖面广,又深入家庭,具有即时性、同步性和广域性;互联网使世界“无阻互联”,从“人人都是记者”到“万物皆媒”,从“融媒体”到“智媒体”,从“有图有真相”到“无视频不新闻”到“无现场不新闻”;“元宇宙”将打造“无场景不新闻”的另一个“平行世界”。
“元宇宙”离我们还有多远?“元宇宙”到底给新闻传播带来怎样的变化?目前也许还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元宇宙”实实在在地向我们走来了,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新闻人,要追踪技术前进的脚步,正如清人曾国藩所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有学者认为,在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常常犯的错误大体上有两类:一是“菜鸟式”的错误,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犯了别人已经犯过一百次、一千次的常识性错误,正所谓“菜鸟死于常识”;二是“老将式”的错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大势已变的情况下,固守老一套做法,以不变应万变,这就犯了“刻舟求剑”式的错误。有人说,传统媒体的敌人不是新闻媒体,而是“固化了的自己”。
防止“菜鸟式”的错误也好,防止“老将式”的错误也罢,抑或是防止“固化了的自己”等,呼唤新闻人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实现思维之变,要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武装头脑。
(作者为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曾任《新华日报》编委、《南京晨报》总编辑)
责编:董硕 审核:韩志金
来源:城市党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