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挣钱的融合都是假把式,一文看懂媒体经营转型的秘诀!
1
媒体经营转型对媒体融合意义重大
(一)媒体经营转型事关媒体融合的成效
媒体融合的成功,既包含媒体传播能否实现“既相加又相融”的成功,也包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因此,媒体经营转型对媒体融合意义重大。目前,媒体融合方兴未艾,融媒体经营转型正被传媒界上下所重视。
一方面,媒体融合的效果到底如何,市场接不接受,用户认不认可是一条重要的检验标准。另一方面,媒体融合能走多远,有没有后劲,又取决于融媒体经营模式是否有效,有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有没有满足发展需要的造血功能,能不能实现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二)媒体融合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媒体经营成功转型
媒体融合因为技术、设备、人才快速的迭代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支撑。通过媒体融合提升媒体影响力,通过影响力变现实现媒体融合的良性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融媒体经营的转型则成了媒体融合良性发展的关键。
要提高媒体传统经营的服务质量,拉长媒体传统经营的服务链条,壮大媒体传统经营的规模,延长媒体传统经营的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树立全数字化、全产业链、全运营化思维,打造全媒体生态系统,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同时,积推动媒体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互相补充、互相嵌入、互相促进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圈,更好地释放媒体融合的活力和影响力,才能推动媒体融合真正实现良性发展。
SHAPE \* MERGEFORMAT
(三)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迫切需要媒体经营成功转型
《意见》指出,推动主力军挺进互联网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内容、技术、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因此,主力军挺进主战场,需要媒体经营工作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出在媒体融合条件下经营成功转型的路径与模式。只有路径找对了,模式找准了,转型到位了,主流媒体的实力才能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话语权才能不断得到强化,才能说主力军真正取得了新媒体领域的主导权,到那时才能说主力军挺进了主战场。
2
媒体融合背景下经营转型的策略
目前,媒体虽然形式上正在走向融合,但媒体经营上依然还是业务并行、资源高耗、要素低效,大多“你是你,我是我”。因此,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媒体经营的成功转型,就要用互联网思维完成生产与经营的“流程再造”,重构媒体生产与经营的商业模式,着眼未来传播的发展趋势,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媒体融合经营发展新格局。
(一)内容生产和媒体经营做到“一体化发展”
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不同媒体、平台的融合,也是内容创作者、传播者、读者之间的交互融合,更是内容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深度融合。因此,在坚持采编、经营队伍两分开原则的前提下统筹好内容生产和媒体经营一体化发展十分重要。
SHAPE \* MERGEFORMAT
内容生产部门在做好宣传报道的同时,还要积参与扩大用户流量池的工作;经营部门在做好“流量转化”、商业开发的同时,还要为内容生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为经营人员更贴近用户,能为媒体的内容生产提供新思路,促进内容创新,也能从经营角度审视内容,策划更多与用户生活垂直领域相关的内容选题。媒体内容生产与媒体经营一旦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方面共融互通,再借助直播、短视频、条漫、一图流、玩梗、关联Tag等创作方式,利用PGC、 OGC、UGC、PUGC、MCN等生产、传播新手段,就能够提供更多让年轻人觉得更有趣、更容易接受的新媒体产品。
(二)重视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流程再造”
媒体融合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在内容生产上,新闻的理念、采集的方式、传播的体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要想适应内容生产和媒体经营的需要,就必须完成互联网思维下媒体经营转型的“流程再造”。以内容生产为根本、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用“流量思维”“获客思维”“转化思维”“用户思维”来设计内容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流程,用互联网思维来设计和规划媒体经营的营销、垂直营销和社群营销模式。
(三)强化媒体经营转型的“平台化思维”
“平台化”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化,是参与者之间互惠互利、同生共存的新生态圈。“平台化思维”是采用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通过“互联网+”实现媒体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扩展。传媒业未来的商业模式,不会再是以信息传播为主的单点支撑,而是以大平台为基础,以用户为核心,以用户间的关系为传播机制,以互动为内容生产动力,实现新闻、资讯、服务、社交、产业有机融合的商业模式。这种将用户平台作为起点,聚集用户,在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增值服务,实现内容和运营同频共振的模式,就是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平台化思维”,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经营转型的必经之路,更是媒体融合永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四)布局产业发展体系的“生态融合”
党媒集团作为具有一定体量和多元化产业布局的国有文化骨干企业,应该按照做长做深产业链的“体系化思维”,下好“先手棋”,在产业结构、商业逻辑和功能区分上形成用户共享、上下贯通、相互赋能、相融共生的生态产业链条,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经济”。
发展“体系经济”,一方面能做好产业集群的内部循环,开发内部市场,整合内部资源,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能做好产业的跨界联合,通过项目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一旦媒体经营的多维度空间实现了要素间的多向律动、多维度发力,那就很容易取得行业的主导优势,顺利进入媒体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体系中。
SHAPE \* MERGEFORMAT
(五)探索发展新型商业模式下的“数字经济”
当前,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媒体经营要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创造出更多有力量、有温度、有品质的数字内容和产品,有效提高数字内容和产品的供给效能,持续催生数字内容和产品的增长动能。
因此,主流媒体要利用好媒体行业的“大数据”优势,整合内容知识、生产经营、市场用户、信用管理等全要素,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密切关注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不断研判互联网领域出现的新潮流、新变化、新趋势,强化经营意识,加快谋篇布局,抢占发展先机,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尽快形成媒体经营新的业务板块,提升媒体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3
媒体融合背景下经营转型的盈利模式
在融媒体背景下,一定要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经营的关系。应该在继承和优化媒体传统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做好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在新媒体经营模式还不清晰,还不能实现持续盈利的关键阶段,媒体经营大盘还需要媒体传统经营的盈利模式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绝不能放弃以往的传统经营模式,不然很可能新媒体经营还没有做好,又丧失了媒体传统的经营优势。
因此,要想方设法发展壮大媒体的传统经营规模,深度挖掘媒体的传统经营潜力,千方百计延长媒体传统经营的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新媒体经营,提升新媒体经营的能力与水平,实现传统媒体经营与新媒体经营二者的此长彼长、共同发展。
SHAPE \* MERGEFORMAT
(一)升级传统经营模式,巩固原有经营优势
1.优化报纸发行(付费电视)的售卖模式。传统媒体的盈利一般遵循着“二次售卖”的模式。次售卖就是将好的内容产品卖给受众,这种形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但对党媒影响不大。因此,做好党媒发行(付费电视)的售卖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征,党媒发行(付费电视)售卖的产品也可以采取提价、定制个性化产品等方式提高媒体经营的盈利空间。
2.提升广告经营的获利能力。传统媒体广告经历了“断崖式”下滑,但党媒的广告收入却呈现了逆势上扬。当下,提升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盈利能力是媒体经营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媒体要强化用户思维,提高从业人员的广告策划、推广、活动组织、整合营销能力,服务沉下去、质量升起来,拉长供给链条,突出服务效果。
除了提升整体经营能力外,媒体经营者还要掌握搜索广告、电商广告、社交广告、视频广告、信息流广告等,以流量转化为导向的广告经营新模式,运用技术手段做好用户画像,实现新媒体的投放,按互联网经营指标、考核指标、计费方式和评价体系,来改革营销方式,从而吸引巨大的“长尾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