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号内嵌于北京日报客户端内,是北京日报社重点打造的集资讯发布、运营推广、互动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PUGC平台,深度联通北京地区各政务新媒体,兼具政务信息来源的广度和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深度,现已发展为北京各区、各部门政务信息的平台之一。
这个平台兼具内容发布与运营推广的双重特性,是党报党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各类媒体资源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通过与重要机构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的首都政务发布、新媒体矩阵式管理和传播的聚合平台。
北京号对接北京市各区、委办局及部分外地重要机构,自2019年底上线以来,已吸引430余家单位入驻,包括北京市人大、北京市政协、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高院、北京市检察院等政务机构,北京16+1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等区域机构,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人艺、北京友协、市属公园等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积水潭医院、佑安医院、地坛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医院,以及大众日报、海南日报、每日甘肃、掌上昆明、新黄河客户端等大量外地党报党端,形成政务、区域、媒体、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等近20个新媒体矩阵。
作为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北京号旨在打造成为权威、的新媒体聚合平台,自上线之日便严格遵循立足和深耕北京区域的准则,力求直达政务信息的“后一公里”。
北京号让受众实现一号在手即可关注到全市数百家单位的发布信息,省却了关注大量公众号的繁琐。市级党媒与各区、各委办局融媒体通过北京号实现了有效连接与深度融合。同时,各级领导通过北京号也可了解到的政情民声,既可以纵向了解各区、各委办局直至社区的相关信息,又可以横向对比各单位情况和做法。面对“同题作文”,各区的政策、措施在北京号上一目了然,各单位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相关领导也可以了解到“后一公里”的区域政务信息。
在北京号平台,还可以进行资讯的个性化定制。受众通过这一平台关注和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无论是关于教育、交通、民政等方面的民生信息,还是自己所居住辖区的信息,都可以在北京号上进行关注与获取。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基于北京号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各号主单位基本实现了重磅政务信息在北京号的。例如,“北京顺义”北京号在疫情期间发布的《转发扩散!致顺义全区居民的一封信》,在发布后的几小时内阅读量就突破了10万。
这样的“双向奔赴”,一方面使北京号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也使各单位信息的传播力显著提升,以此形成了号主单位与平台在权威政务信息的发布过程中相互信任、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使得北京号平台与各号主单位得以互相成就。
作为市级党媒重点打造的自主可控平台,北京号在北京日报客户端首页享有高位展示区及优先推送权,重要内容还可在北京日报新媒体矩阵进行全矩阵推送,这让北京号的运营具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北京号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盘活内容生产能力,努力提升政务服务功能,来自号主单位发布的各类政务资讯,以及有温度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环境生态等内容,经过北京号编辑团队审核,通过北京号实现了分发与多介质立体传播,号主单位的原创内容不仅会在时间得到弹窗推送,还会在热点首页专门的滑屏区进行高位展示,权威报道北京发展进程,实现市属党媒与各入驻新媒体的融合协同发展。
在日常运维中,北京号也力求更多维度地展现平台“自主可控”的优势与责任,以此增强各入驻单位对平台的信任和黏性。例如,北京号团队会定期向各号主单位提供相关的运营建议,并在发稿后台设置可供号主单位进行大数据查询的相关功能,方便号主单位根据自身稿件的阅读热度及传播规律,更地调整发稿频率及内容等,进而使各入驻单位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的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北京号目前日签稿量约300篇,北京号的编辑和运营团队以记者和编辑为主,均具有长期的新闻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把关能力。同时,北京号还制定了专门针对号主单位的签稿须知,对于一些可能带来舆情风险的稿件,编辑在签发前会和入驻单位的运营人员以及新媒体负责人进行沟通,对稿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提前预判,对稿件中的相关内容和表述等进行沟通与修改。
另外,北京号团队还会就热点事件及敏感问题等及时形成具体的稿件发布提示,以此提醒各号主单位在日常发布中高度注意。
及时提供新闻方向性方面的指导也是北京号作为主流媒体打造的自主可控平台与第三方商业互联网平台的大区别之一,这也使北京号对于各入驻单位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的提供方,更被赋予和扮演了新闻“把关人”的角色。
这样的日常运维模式,不仅体现了北京号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也为各号主单位对北京号持续增强信任与黏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北京号联合16+1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出品了《70秒看北京》系列短视频,以70秒为单元,用生动的叙事和画面展示北京各区70年来的巨大变化,社会反响巨大,全网点击量破亿。
2020年市两会期间,北京号联合16+1区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一把手访谈》系列短视频,邀请十多位区委书记走进直播间接受专访,节目播出后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新闻栏目,全网播放量破亿。
2020年疫情期间,北京号联合16+1区及部分委办局制作的《战疫有我 北京在行动》系列短视频,全网总点击量破亿,成为战疫期间的爆款新媒体产品。
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北京号联合市委组织部、16+1区和部分委办局等机构,精心制作推出《党旗耀京华|100秒看北京》系列短视频,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凝聚首都人民奋进力量。21期短视频全网总点击量破亿。
2022年,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北京号联合16+1区精心制作推出《高质量发展看北京》系列短视频,回顾过去五年北京的发展之路,记录京华大地上“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火热实践,该系列短视频6天时间内全网总点击量近5000万。
2022年10月,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号联合16+1区推出《非凡十年看北京》系列短视频,还联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举办“非凡十年——大学生眼中的家乡巨变”主题文化作品线上展示活动。
同年,北京号利用冬奥组委已入驻平台的优势,全程参与了北京冬奥组委打造的重点项目《双奥之城 城市之光》,为该系列短视频制作提供了大量城市四季素材,并在现场拍摄中给予协调支持,成为该系列片的传播推广机构,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北京号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双奥之城 城市之光》系列短视频全网累计报道超过1.2万篇,全网传播量超过15亿,成为精品冬奥网络宣传项目。
主流媒体打造自主可控平台,需要坚守和责任,更要勇于创新和尝试,做到把握主流舆论、回应时代挑战。目前北京号与入驻单位之间的多元互动式传播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与号主单位联合策划和实施这些互动运营产品的时候,也对正能量转化为大流量有了更多的探索和思考,即:获得大流量的前提一定是坚持做好内容,产品要做到高质量,传播才能有高热度的底气;以有意思的方式生产有意义的内容,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正向效应才能发挥到大。
2021年,北京号联合北京日报社“党报进社区”项目组推出“社区才艺精彩展播”活动。该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及社区文艺团体的积参与和踊跃报名,遴选制作的歌唱、舞蹈、曲艺等精彩节目在北京号发布后,引起社区居民的热烈反响,当年发表的25条视频阅读量近百万、点赞数达数十万,让北京日报客户端和北京号走到了更多北京市民身边。
北京号还将社区才艺集结,推出首届“社区才艺大联欢”节目,全网观看人次达100万。2023年,“社区才艺精彩展播”第二季与新版块“北京号才艺秀”同时启动,在开门办号办活动方面继续深耕。其中,“社区才艺精彩展播”推出13期视频,“北京号才艺秀”推出12期视频,金悦舞蹈团报送的《天使的孩子》在北京日报客户端的点赞量突破40万。
2023年,北京号还与北京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推出系列短视频《北京号带你逛北京》,该系列短视频也是北京号作为新媒体聚合平台,与各区融媒体中心在加强深度融合方面的又一次探索与尝试。截至目前,该系列短视频共播发近70期,传播效果突出,全网累计播放量超100万。
此外,北京号与各委办局号主单位联合制作推出系列短视频《北京号号主行》,为加强北京号平台与各委办局的深度融合进行探索与尝试。截至目前播发的15期(含7期彩蛋)视频在各委办局中影响力较大,通过号主单位对视频的垂直宣推,也进一步扩大了京报集团的影响力。
为充分发挥北京号的政务新媒体聚合平台优势,2022年4月1日,北京号垂类公众号“北京号发布”正式上线,为京报集团原创内容、北京号发布内容的再加工、再发布搭建了新平台。上线后短短两年,“北京号发布”微信公众号已迅速打开局面,其中视频号表现突出,单条点击量481万,近一年总浏览量逾7400万。利用北京号平台的聚合优势,与北京人艺、清华大学、大众日报等号主单位联合进行直播和原创栏目制作,进一步扩大了平台影响力,直播总计1300余场,总观看量600余万。
依托“北京号发布”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制作的“我拍身边的北京”原创栏目,从2023年初至今已推出图文和视频系列作品近110期,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近70期,共计近180期,社会反响热烈。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聚合平台的运营效能,北京号已连续四年对入驻单位和稿件开展阅读热度和影响力的榜单推送,以此激发号主单位对平台内容进行垂类分发的主观能动性,并提升各号主单位在内容创制和推广传播方面的积性和效能。
(作者左颖为北京日报社记者、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