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工厂
财经早点》开播于2021年10月,由财经广播与阿基米德传媒联手打造,为用户提供快、热、新鲜的财经资讯。节目开设有「财经快讯」「热搜财榜」「投资早课」「一财知道」「有事你说」和「消费福袋」等多个板块,聚焦不同话题与信息为听众定制一天新财经资讯的“加餐”。随后,《财经早点》颠覆传统财经版面,“反向转型”进驻广播频率,于每天早晨6:00-9:00在财经广播频率和阿基米德平台上联合上线播出。节目以超前沿的全媒体呈现方式,为用户带来量身定制的专属财经内容,加之近三年网端积累的大量的热度和粉丝,使得节目的广播端市场份额保持在5%以上,全网月均点击量约400万,为垂类广播如何与新技术耦合带来一定启发。
财经广播自2020年以来,面对网络电台内容的冲击,充分进行用户调研分析后制定的改版策略。现在,用户在收听广播的渠道方面有了更丰富的选项。技术的优势使得网络电台创作者们能够近距离地触摸用户、感知用户,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内容调整,直接满足受众的需求。面对内容和渠道的挑战,广播人躬身入局,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借助技术的力量,让节目成为内容与用户的连接器。

挖掘用户价值,重构广播生态
为什么与阿基米德APP密切合作?阿基米德的平台效应,能够扩大内容的“出圈”范围,给节目带来互联网气质,改变广播的固有生态。围绕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全媒体核心战略,财经广播一直紧跟互联网更新速度,不断探索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生态构建。
当代用户对话语权及互动具有强烈的诉求,他们乐于在收听节目的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搭载阿基米德平台,《财经早点》围绕用户兴趣点、节目关键内容点设计互动话题,引导用户进行讨论,制造话题并提升节目热度,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同时,平台实时收集用户收听体验与反馈,根据新媒介特征和听众需求调整节目方向、内容、形式,丰富节目互动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听众收听、传播和推广节目,提高节目的传播效度与准度。
经过不断尝试和调整,节目形成了内容生产和运营的标准流程:播出前一天全频率各档节目提供精华稿件、当班主持人提炼总结,播出当天凌晨当班主持人、责编定稿。由于节目为模块化播出,各板块编辑在组稿完成后,于播出前一天晚间提交文字及音频进行审核,审核后音频统一上传阿基米德财经广播“样板间”,供第二天播出当班主持人定稿使用。整个生产流程打破节目边界,全频率供稿机制自发运转,提升效率、形成合力,使得整个频率的节目内容有延续性、有整体感。

锚定收听习惯,打破物理壁垒
融媒浪潮下,一财广播团队坚持“内容为王、互动为先”,锚定用户的互联网化收听习惯,持续输出内容,创新传播形式。通过阿基米德平台AI智能技术下的“智能拆条+语音转文本”功能,频率时间实现对节目精彩片段的定位、拆解和即时分发,在短音频的分发效率上“快人一步”。
随着受众对财经信息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财经类媒体逐渐被新科技及配合整体型的财经类媒体占据优势,新时代受众对财经类媒体的产品或精品的需求增加。为了让原本线性的广播节目更好地适应短音频时代,《财经早点》节目组策划打造财经专辑和音频汇集成的“每日听单”,将每天传统广播节目精华内容剪辑成短音频,制作海报听单,在阿基米德平台上线,突破原有社区短音频的单一分发渠道,帮助听众快获取节目内容,丰富平台终端节目时间轴上呈现的信息,增加图片、文字等信息,使听众可以在闲暇时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满足听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听单上线不到一周的时间,连续单日点击量超过百万,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
改变传统端财经节目样态,既要做解读宏观经济数据,报道前沿经济思想,也要适应用户的收听习惯,以财经特色内容的定制化、精细化生产在垂直细分领域展开,打破物理壁垒,发挥内容的二次传播价值,进而扩展到整体内容产业链条中。

创新叙事手法,遵循听众审美
要想让财经内容更贴近用户,就要把枯燥的数字变成吸引人的故事。《财经早点》的主创团队把节目定义为“一档不像资讯节目的财经资讯节目”,在策划初期就开始深入分析当代广播用户对内容的审美,对节目进行垂直化处理及个性化创新,将财经变得通俗易懂。
创新性地改变新闻叙事模式,变直线叙事为双线叙事,是主创团队走出的勇敢一步。双线叙事是一种叙事手法,是指在作品中拥有两条线索,每条线索各司其职,又互相衬托。这种叙事手法在资讯类节目中运用得很少,非常考验编辑的能力,容易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财经早点》选择了这种方式,将用户感兴趣的点和每日的新闻热点以主副线双线并轨的模式串联,在创新节目直播的“对话”形式的同时,丰富节目内容,增强资讯节目的故事性,遵循现代听众的审美趣味。

AI主播补位,打造IP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机的互动和关系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财经广播频率依托阿基米德的“虚拟主播系统”,率先推出了两位数字孪生AI主播,结合高表现力的语音播报和内容理解技术以及不同风格的语音特色,实现了对资讯类内容多音频场景、多情绪节奏的7x24小时实时“补位主持”。“他们”可以通过自主抓取新闻素材,实现内容产出,在秒级的数据处理后,在“人工干预”下实现新闻事件的撰稿和发布,大大加快数字化内容生产的进程。
看起来,这是对主持人的威胁和挑战。但是,《财经早点》让技术为我所用,在降低节目制作成本的同时,让主持人成为节目创作的主导,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活力,使得节目具有强烈的“标记性”。
相比电视而言,广播节目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主持人影响更大。主持人如果能够塑造出自己的IP,形成粉丝群,对节目乃至整个频率都能起到赋能的作用。《财经早点》确立了主播主导制,在节目相对固定的框架下每天由主持人在节目播出前一晚对当天所有供稿进行梳理,编排版面、确定自己感兴趣又容易互动的话题,主导节目的整体推进。主持人不再是新闻播报员,而是资讯类互动主播。在主播树立起个人之后,陆续打造了“一财知道”“报时未来”“未来理财师“等内容矩阵,汇聚频率主持人影响力与号召力,助力内容的多形式分发与传播,在线上线下形成闭环。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Mcluhan)曾说,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获知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而且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
因此,广播频率需要突破媒体自身平台的障碍,在广播内容、传输渠道、终端设备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创新,以更新颖的形式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财经早点》积拥抱新技术,投身融媒体的浪潮,与阿基米德深度捆绑合作,精选多元化热点财经资讯,以多维度观点增加受众谈资,加强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在碎片化信息较多的晨间时段先声夺人,获取受众的注意力,让枯燥无味的财经数据可视可感,探索出了一条“硬”新闻“软”制作的路径。
作者:魏雪雯(SMG东方广播中心创新运营中心总监、前财经广播总监、《财经早点》首倡者)
阳欣哲(SMG互联网节目中心模式总监、媒介管理博士、政治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