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融媒创新网!
繁体 中文 | 信息管理

中国融媒创新网

我国融媒系统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融媒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融媒资讯

主创揭秘《2023重阳奇妙游》:以登山喻人生,开启“自我探索奇妙游”

来源: 时间:2023-10-25 09:04:30 浏览次数: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双九”佳节前夕,10月22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之《2023重阳奇妙游》如约而至,带领观众登高抒怀,眺望人生。
节目延续了重阳节登高祈福、团圆敬老的传统内涵,又从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出发,用登峰的过程譬喻人生不同阶段,实现跨越年龄的内心对话;曹磊、常宏基、黄龄、孔琳、罗一舟等演艺明星的加盟,回春丹乐队在山野之间奏响歌曲《鲜花》等,也带来了诸多惊喜,引发网络热议。用主创团队的话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壮游,也是一次走向内心的奇妙之旅。

 登山寓言开启时空对话
如今的重阳节是敬老孝亲的“老人节”,在很多地区也是重要的祭祖节日。事实上,它的内涵非常丰富,有丰收祭祀的传统,还是象征“九九归真,一元肇始”的吉日。在天高气爽之时,登山望远,恰如人生走向澄明通透的状态。《2023重阳奇妙游》就巧妙地从这里切入,为观众提供了重阳佳节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故事从青年张有志在山下和老年版的自己相遇讲起。两个人物跨越40岁的年龄差,自然形成了观念认知上的张力,也打开了幽默治愈的对话基调。

剧中的老年张有志恰是屏幕前“90后”观众父辈的年纪,有代入感。两人登山的5个节点,对应人生的5个阶段——观众随着节目精心设置的“山脚·日月同辉”“山间·该走哪条路”“山腰·向前看”“山谷·我的心开满鲜花”“山脊-山顶·心有大风景”5个章节,与故事主人公相伴“登高”,反观人生追求。

篇章“山脚”,讲的是出发点的初心。镜头聚焦于石窟壁画“画匠”,从古代画工,再到运用数字化技术“地、高保真地”保存壁画遗产的现代科技人才,一项事业传承千年,改变的是形式和载体,未曾失落的是匠心。无论心中的目标多么宏大和艰难,只要有人走,就有路了。
第二话“山间”,是面临岔路时的坚定选择。善于塑造文人角色的演员曹磊这一次饰演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面临人生选择之时,毅然为祖国奉献了一切,“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黄龄演唱的老歌《奉献》真挚、细腻,既表达对了科学元勋的缅怀,也是对新时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致敬。
第三话的“山腰”,说的是行至低谷,如何与命运和解。老戏骨孔琳饰演了一位人到中年遭遇女儿病重的母亲。女儿曾有一个飞行的梦,母亲在众人的帮助下学习了滑翔伞,“把自己交给风”,代替女儿飞向蓝天。伴随着青年艺人罗一舟演唱的《萱草花》,一组组亲子互爱的温暖瞬间展现在观众眼前,平实的表达却成为整个节目的“泪点”。


来到“山谷”中,回春丹乐队奏响了今年夏天的热歌《鲜花》,峰回路转之后,山谷中依然可以开满鲜花。主创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节目设计,表达一种“自我更新”的概念——即使是老年人也拥有重新出发的契机,可以找回曾经的自己。
后一话“山脊-山顶”,景色豁然开阔,看万山红遍,尽是丰收的色彩。“晒秋”作为一种节俗,不仅仅是农民用汗水绘制出的大美图景,更是心中喜悦的展现。“九九归真”,站在山顶眺望,终有所成。
正如《2023重阳奇妙游》幕后主创所说,“自我更新”是重阳节原有的、但如今很少被阐发的内涵:“以往做‘重阳’相关的内容,都是往回看,而我们这次《重阳奇妙游》是往前看。没有人知道眼前这座山的后面是什么,但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走愿意走的路,做更想做的事。”
从传统节俗到现代生活,从人文遗址到壮美山河,从古典诗词到创意歌舞,从内心世界到大国外交……《2023重阳奇妙游》历经一路奇遇走向了目壮怀与通达智慧。
至此,今年的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也圆满收官。此系列节目不仅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打造出了众多富含中国特色的文化,赢得了国际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期待明年春节再相会!
 创新节目展现大国气象
作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招牌动作,《2023重阳奇妙游》中的舞蹈节目不负众望,在节目播出当晚“刷屏”网络。多个创意节目结合了丝路主题,诠释了大国气象与文明风采。
舞蹈《一画千年》延续着《龙门金刚》等前作的成功经验,用科技手段让文物古迹“活”起来。编舞复刻古代石窟壁画中的舞姿,通过舞者迅捷灵动的“绕”腕、“旋”身、“蹲”、“跳”等动作的“乍动乍息”之感,突出画作的精妙灵动;有了技术的加持,观众熟悉的千手观音、反弹琵琶等形象,更显得活灵活现,曼妙动人


版权所有 ©2011 中国融媒创新网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街家园五区2号楼3层2单元320 邮编:100100
电话:010–61899189 传真:010–61899189 邮箱:xuping2004@126.com 京ICP备2021015437号